“那不行,要设法跟踪与活捉。河野身上有不少秘密,我们应该顺藤摸瓜,找到与他关联的其他人员,拔出萝卜带出泥,务求一锅端,做到斩草除根。而且,我们要在国际上揭穿日本法西斯的阴谋,把他们的罪行公之于众,让他们输得心服口服,直入灵魂,下次再不敢轻易造次。”燕自立说。
闭目师父听了,不住地点头。
时月觉得,这位山里的硬汉,其眼界和思维,已远远超出普通山民,让他由衷地感到敬意。
时月想到当年日本人失踪的事,禁不住感叹,说:“当年甑山阻击战,日本人有一队人马失踪在这一带。时隔五年,前往罗殿受降的日军中,又有掉队的鬼子失踪。这两起日军失踪事件,应该不是偶然,那会是什么人所为呢?”
闭目师父凝望远方,自言自语地说:“什么人所为重要么?问题是这些日本人该不该死?他们为什么要来这里?来中国后都干了些什么?当然,他们也为人子为人父,也是被逼无奈,也值得同情,可谁叫他们到别国土地上烧杀抢掠的呢!所以,他们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,承担造成的后果,直至付出生命的代价。”
“是啊,侵华日军之罪,罄竹难书;侵华日军之死,死有余辜!可叹国民政府老是拿着汉代晁错‘攘夷必先安内’那句话,长期将精力放在排除国内的异己方面,消极抗日,为了对付中共,确保有生力量全力剿共,在1943年美国愿意将琉球群岛从日本手中归还中国之时,老蒋竟然放弃接收,导致错失良机。1946年1月5日,还迫于苏联方面的压力,承认外蒙独立。仅此两项昏招,就白白丢弃了大片河山,真是让人目眦尽裂、钢牙咬碎啊!”燕自立愤愤地说。
时月听了,甚觉惭愧,沉默了一会,幽幽长叹一声,说:“惭愧啊!我作为读书人,竟然都不知道这些事。当年报考军校,初衷也只是想报效祖国,可毕业好多年也无所建树。我那时不知道军队还有国共之分,只知道学校和军队都是中央政府开设的,没有选择。”
闭目师父说:“你没有错。错的是国府当权者。他们整天想的就是如何一家独大,坐稳天下;如何独掌权力,让部下一心效忠于他。这样的掌权,不从国家人民的角度考虑问题,只是满足一己之私,要名要利罢了。”
时月承认自己对这方面所知甚少。
燕自立说:“某人当年混迹上海滩时,为了笼络各方势力,向流氓头子递帖子,拜把子。为了跻身上流社会,还进行学历造假。之后,他先后在日本东京清华学校、振武学校念过书,为士官候补生,归国后却谎称自己是日本士官学校第六期毕业生,并用5万元公款行贿,买通刘宗纪作假证,又用拜把子的方式,买通部下张群、何应钦作假证,可谓用心良苦。”
大家当然知道这个“某人”是谁了。
秦时月感叹一声,说:“怎么会这样?我最反感造假行为了。”
燕自立告诉时月,后来,某人刻意向先生靠拢。取得信任后,又把目光瞄准了军校校长一职。
这位置初定是程某,某人与李某仅为副校长。某人为此到上海消极躲避,并以辞去军校筹备委员会负责人一职相要挟。
后来,某人又派人找先生说情,才谋得校长一职。这是他拥有军权的开端,为他日后登上权力巅峰创造了重要条件。
之后呢,某人习惯成自然,一路机关算尽,直到登上国民政府主席、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委员长这个宝座。
秦时月听了大为震惊,一个是为某人的心机之深,另一个是这燕自立怎么会知道这么多事?
燕自立仿佛能看穿秦时月心事一样,继续说:“回顾某人的发迹历程,说他是政还是气的,究其本质,就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子。”接着,他以西安事变为例作了分析。
某人“义弟”出于国家利益、民族大义,才联手杨将军,对某人进行“兵谏”。在某人被迫同意联共抗日之后,义弟护送他义兄前往南京,却遭到非法拘禁。当时说好是10年,现10年已过,犹未释放。某人之言而无信,一至于此。
这件事时月听长官和同僚们暗地里讲过多次,也觉得甚为过分,因为义弟对义兄有恩一事,众所周知。
中原大战,如果没有那位义弟的易帜相助,则其他军阀根本不会屈服于这位义兄。
闭目师父在一旁插话,说:“某人的事,江湖上也广有流传。其实,某人也有光彩的方面,如北伐建功;如抗战以来,毕竟组织过那么多重大的卫国战役;但总体上‘诈取’过多,谈不上‘伟人’。但说他是‘小人’,却又于心不忍。比较恰当的评价,是属于‘奸雄’之列吧。为了达到目的,可以抛开道义、不择手段的那种人。”
燕自立说:“是啊。中国的政权和大好河山,交在这样一个出尔反尔,靠权谋笼络人心、立足政坛的人手里,总让人不放心。还要说到那个外蒙古。15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啊,快接近新疆的面积了,几乎相当于16个浙江省大的一片国土,由于某人答应了苏俄领导,说丢就丢了。其实,即使是在
第83章 瓢饮论英雄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